遠洋捕魚 深海油氣開發 海域維權管理 旅游經濟……中國南海開發孕育四類船舶需求 豐富的生物、油氣資源,特殊的戰略、經濟地位,南海開發與維權管理未來將對遠洋漁船、執法公務船、海工裝備及輔助船、客滾船等4類船舶裝備產生巨大的需求。
在日前召開的2012珠三角科技交流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局長吳壯表示,目前,我國對南海漁業資源的開發局限于近海,要想進入外海進行資源開發和作業,需新建并改裝一批漁船。此外,我國將很快啟動南海地區的石油開發戰略,對海洋裝備及船舶需求同樣巨大。而隨著三沙市的設立,海島游也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未來對交通運輸船舶、后勤保障船舶和豪華游艇等都將有極大需求。
漁船換代需求巨大
吳壯指出,由于漁船裝備技術落后,我國南海外海漁業資源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漁業資源開發當前**于南海北部的近海。
“我國目前在南海共擁有8萬艘漁船,其中,鋼質漁船不足1500艘,大部分是木質漁船,且老、小、舊,技術落后,**性差,所以,我們必須對其中1萬~2萬艘漁船進行更新改造,以滿足外海生產需要。”吳壯告訴記者,“而且,南海外海自然條件惡劣,對相應船舶的**技術、漁撈技術和保鮮技術要求較高,漁船的航海、動力、電力、通信、救生、制冷、保鮮和加工等方面的裝備水平要進一步提升。”
他建議,為加快對該海域漁業資源的開發速度,我國造船企業應從三方面發力:一是擴大新型漁船的研發建造能力,二是改造落后漁船,三是加強漁船裝備建設。“這也將給大型遠洋漁船建造與改裝企業以及相關配套企業等帶來極大的機遇。”吳壯說。
執法船舶缺口明顯
據吳壯介紹,我國在南海擁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主權海域,且地理位置特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戰略發展空間廣闊。
同時,我國海洋行政管理職能分屬漁政、海監、海事、邊防、海關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船艇,但要想在南海對主權海域實施**管轄,目前的船艇數量遠遠不夠,特別是能執行外海管理任務的船舶數量有限。
據悉,目前南海轄區內3000噸以上執法公務船不到10艘,1000噸級公務船僅10艘左右,無法滿足管理需求。因此,隨著南海資源開發,為滿足**履行管轄職責和維權斗爭的需要,我國必須建造一批大、中型技術裝備先進的公務船,以及一批后勤保障船。“未來該地區執法需要3000噸以上的大型政府公務船超過30艘、1000噸級的中型公務船超過50艘。”吳壯表示。
海工、旅游裝備潛力可觀
南海油氣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在南海外海的油氣和礦產資源開發方面進展緩慢,對南海資源的勘探研究也一直比較落后,遠未達到**開發的要求。
“一旦我國啟動南海石油氣資源開發工作,對海洋工程裝備以及輔助船的需求將十分巨大。”吳壯認為,加快南海的開發,首先是要加強對資源的勘探和調查,為以后的開發工作打基礎。他強調,要想**、系統地對南海資源進行調查和勘探,必須加強漁業資源、油氣資源、礦產資源、海洋地質水文等方面的調查船與裝備的建設。
與此同時,隨著海南島被列為國際旅游島以及三沙市的設立,海島游將成為我國旅游發展的新趨勢。目前,南海海島旅游規模有限,設備相對落后,一旦**發展海島旅游,對客滾船、后勤保障船和豪華游艇都將有極大的需求,由此也將給華南船舶工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對此,吳壯建議,有條件的船企應積極利用自身優勢,**提升建造與研發水平,以便在市場新機遇來臨之時,能夠緊緊抓住。